《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第三集 《文以兴业》(解说版)

编者按:为深化对《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的系统学习,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认真深入的集中学习,并对专题片解说进行了全面整理记录,现分享给大家以便持续研学,进一步深刻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真理伟力与实践伟力。

《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第三集 《文以兴业》

2024年,诞生于西子湖畔的首款国产三A游戏《黑神话:悟空》破石惊天,开售两小时,登上多个国际游戏平台榜首,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300万人,天命人挥起千钧棒,世界记住了这只桀骜骁勇的猴王,也记住了“动漫之都”杭州。从“悟空一棒”到“水袖一挥”,从“西湖一景”到“村咖一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打开了全新空间。浙江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居于全国第一方阵,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人们不会忘记蓝图的擘画者,20多年前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

2002年习近平一到浙江工作就马不停蹄全面调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他关注的重点。2003年1月31日,这是习近平到浙江后的第一个除夕。蒙蒙细雨中,他打着伞来到西湖边南山路,踏勘美术馆选址情况。“毛毛细雨天,我们就一边走一边聊,每人一撑着一把雨伞,没有想到过,想不到年三十还要听我的汇报,而且是个大项目的汇报。”当了习书记来当书记,才两个多月,当时作为美术大省,浙江没有一座一流的美术馆,一直是个遗憾。前些年浙江打算建一个,可是美术馆建在哪儿一直有争议,有人主张建在西湖边,那里文化氛围浓厚,也有人说西湖边寸土寸金,还涉及搬迁难题,不同意见的支持者针锋相对,僵持不下。就在杭州柳莺宾馆这间会议室,习近平统一了各方思想,他说打造文化大省,美术在这里头要有支撑性地位,把美术馆搞好,能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习近平拍板决定浙江美术馆就建在西湖边。地点定下来后,接着就是设计方案。此后一年浙江省文化厅组织了两轮招标,最终32个设计方案中有3个方案脱颖而出,但究竟选哪个一直悬而未决。2004年1月5日元旦刚过,那天傍晚习近平来到浙江省行政中心这间小候客厅,审看浙江美术馆的三套建筑设计方案。“这张照片就是我拍的,问的很仔细,这个玻璃顶怎么出?最终他也选了一个就是专家认为的第一名,老百姓评选出来也是第一名,是不谋而合的。”习近平选定的方案,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江南园林,白墙黛瓦与现代玻璃幕墙相得益彰,诠释了新江南的建筑理念。2005年5月15日,浙江美术馆正式奠基。“现在我宣布浙江美术馆工程开工。”,习近平多次强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要增加对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浙江美术馆的建设是习近平一来浙江就主抓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在调研中,习近平发现伴随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不足日益凸显,浙江的文化发展格局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格局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有待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壮大。在广泛深入的调研中,一张事关浙江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改革画卷正式展开。

2003年7月10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八八战略”,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单列一章。八天后,他又专门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习书记的讲话目的呢就是要通过改革建立一种更好的提升文化生产力,促使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形成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又反复强调这几点,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按照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要求,不断增强我省的文化综合实力。这些重要部署在浙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从此以后,浙江文化建设发展有了新的方向。

2002年年底,电影《英雄》在全国热映,影片拍摄地横店引起了习近平的重视。2003年6月,习近平来到横店考察,那天下着雨,工作人员原本想去给他撑伞,习近平笑容满面的说,我自己来拿吧,我个子高。当时横店希望从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向影视上下游产业拓展,但在本世纪的头几年,还缺少民营资本合法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的权威政策依据。“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院线,院线那个是是只能是国有的电视剧电影制作的甲种许可证也是只能是国有的。当初习总书记是觉得横店可以有所为。”考察中,习近平勉励横店要大胆的探索,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习近平关注的重点,他鲜明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强调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所在。在习近平的推动和支持下,一个省级调研组很快来到横店,不久后,一份建议在横店探索建立影视产业实验区的报告上报到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4月,横店挂牌成为全国首个影视产业实验区,这块由政府部门主管,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改革试验田里,长出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影娱乐公司,全国首家境外合资影视产业项目,全国首个地方电影审查中心等新鲜事物。“产业区成立之后,我们所有东西都在摸索,无中生有才会样样都有,这是习书记告诉我们的。”实验区挂牌三个月后,习近平再次来到横店,鼓励横店成为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产品生产基地。习近平的关心与支持为横店后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而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习近平看来,绝不能简单地将改革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和经济上“断奶”。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为重点,使其不断增强活力。

2005年5月20日,习近平来到温州永嘉调研,正在后台忙碌的永嘉昆曲演员林媚媚突然听到有人喊她,说省里有客人过来看永昆了,“当时他看,我就问他,我说习书记你看懂了吧,他说看得懂,很明白的。”习近平一行悄悄地来到群众中间,与村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昆曲演员精彩的表演。永昆老一辈艺术家林媚媚向他介绍了这种濒临灭绝的曲种抢救情况。林媚媚介绍的永嘉昆曲濒临灭绝这一情况,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永昆解散,戏不成班,后继无人。2000年在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由于青黄不接,年届60的林媚媚都不得不披挂上阵,成为轰动一时的花甲小生。“我说你们开玩笑,我说这是全国汇演,我都多大年纪了,59岁了,对吧?虚岁都60了,结果我考虑了,确实没有人,我想起老先生我都会想哭,临终的手都拉着学生、儿子的手,说永昆不能没有的,我们是几百年一辈辈传下来的。”这幢破旧的四层民房,就是当年的永昆传习作,连个像样的排练场都没有,就在这片空地上(排练)。“一开始也很害羞,因为没上过舞台,这边没准有邻居上面头会探出来这样的。这边老师说要投入,这个人物塑造是怎么样,然后那边车也许开过去,喇叭按一下。”无奈之中他们只好转战附近小庙,好歹有瓦遮头,有个戏台,但每次排练都是对着泥塑木像表演,无人喝彩。讲起这些林媚媚满肚子的心酸,“他(习近平)就问了,说永昆现在还存在着什么困难?问了这句话,问到我心里去了,他又接着问,他说如果正式一个剧团需要多少人?那我又老实讲了,我说你给我30个指标。”林媚媚的请求很快有了结果,十几天后习近平专门批示,永昆的保护要纳入我省非遗保护的计划之中。同一年,永嘉昆曲入选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化部门每年专项拨款100万元,让永昆有了稳定的投入机制,剧团由此恢复建制,编制扩大到38人,面向全国招募年轻演员,成为当时文化部重点扶持的七个昆剧院团中唯一的县级团。“接到名额你看大家多高兴,马上开始招生了,有个模样了,能演成戏了,所以永昆人心里非常感恩。老师,我的任务完成了,永昆有救了。”那段时间,除了对永嘉昆曲的抢救批示,习近平在短短28天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6次批示,为浙江民间工艺保护传承,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等送去一场场“及时雨”。

这棵杜英树是2005年4月8日,习近平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调研时种下的,那一天,他调研的重点是美院动画学院,“当时习书记来到了我们的三维机房,他非常详细的看了这个操作界面,并且听取关于打造“动漫之都”的构想,他说我们完全有这个实力。”习近平如此关心动画学院,是因为他对浙江动画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关注。之前,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动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就在同一天,习近平还马不停蹄赶往中南卡通,那时中南卡通刚搬进新办公楼,空调尚未安装,房间里很闷热,习近平一边用毛巾抹汗,一边仔细观看动画创作过程,向设计师询问每个环节。“习书记来的时候考察的时候,我就跟他汇报说中国的动漫市场很大,但90%被国外卡通抢走。他说这个动画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是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可以创作一些我们国家民族英雄的动画作品。”在习近平的鼓励下,中南卡通很快制作出了《郑和下西洋》、《郑成功》等一批国潮动漫,凭着极具中国风味中国特色的故事,企业不仅做了一大批IP衍生品,还把版权卖到了海外。“播放带拿去以后,在香港在酒店里面他(买家)就给我这个10万美金的现金,10万美金现金,我一下我就我就傻掉了,我们这个就四盒碟片,我跟习书记汇报以后,他也非常开心,笑着跟我说,动画是无烟工厂,不但要有好的作品,还要推广到全世界。”事实上习近平的这次动漫调研之行与两个月前杭州拿到的一张入场券有关,当时杭州刚刚获得我国第一次国家级国际性动漫盛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举办权,杭州一定能做得成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习书记关注到一有美院,二有浙大,因为这两个学校加在一起,他的人才他的这种互通就是这个行业最需要的。”2005年盛夏,炫彩西湖上演缤纷动漫之夜,火热的天气,火热的人气,首届动漫节现场销售额破千万元,达成合同意向成交额30亿元。世界动画学会创始人波尔多参观后感叹,世界上最富有想象的事业一定是在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按照原计划,动漫节在全国城市间轮流举办,如何让这棵“动漫之树”在西子湖畔常青,“习书记专门写信给国家广电总局,省委第一把手会那么重视,当时也感到很惊讶,但也很兴奋,很激动。”在习近平的关心推动下,动漫节永久落户杭州。为了给动漫产业创造更好的环境,习近平还支持成立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节展办公室,此后杭州“动漫之都”的美誉传遍全国,这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动漫产业中心。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文化之力赋能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他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中,对“文化经济”作出深刻阐释,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2004年4月12日,习近平在杭州专题调研文化大省建设情况,时值春茶季,他来到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在茶田里与采茶女工交谈,询问他们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又走进茶研所的实验室和西湖龙井的炒制车间,详细了解茶叶加工的全过程。“他当时说了一句话,这杯茶背后蕴含了很多文化,包括你的这个记忆,包括制茶师的匠心,包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书记还说要把这个技艺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再让茶文化跟旅游结合起来。”一年后的春茶季,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召开,习近平向会议发去贺信,信中说中国是茶的故乡,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06年,习近平在《茶博览》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世界茶乡看浙江》再次提到要丰富和弘扬茶文化,增强浙江茶业的影响力与渗透力。“那篇文章的最后几句话是这是浙江的幸福现实,更是浙江的美好未来。对于我们茶人来说影响非常大,更重要的是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一路引领着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茶叶和茶产业,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多次调研青瓷、宝剑、丝绸、黄酒等特色文化产业。他说要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为浙江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习近平也非常关注。他提出要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为浙江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求新、求变、求精”的内涵。

2004年4月12日,习近平来到位于杭州运河边的航运路49号调研,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做LOFT49文化创意产业园,“我就在一楼迎接,带队走楼梯走到那个楼梯挺高的,我们的三层楼其实像普通楼房的四层到五层的样子,这一路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交流,交流的主要问题是LOFT49的去留。”LOFT49所在的地块是大运河拱墅段工业外迁后留下的近代工业旧厂区。两年前,一群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艺术工作者看中了这里的文化底蕴,把它改造成了文创产业园。可由于城市改造,这块艺术工作者们的心仪之地随时可能会被拆迁。“那时候地产改造啊发展很快,因为最大的问题还是这个土地问题,就我们这里能待多久,能不能长期下去?”“这个地方最最多给你们两年,反正签合同是一年一年签。”听到大家的反应后,习近平走访了多家文化创意设计公司与他们聊了许久,“了解得非常仔细,包括看他们写的一些东西,做的一些方案,他们当时也是很向往这个地方,能够给他们一个确定的一个答案。”听着天马行空的创意,看着极具特色的设计,习近平充分肯定了艺术工作者们保留工业遗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就是像一些大工厂,他由一些这个过去的那个作坊时期发展起来的,他把那些东西保留在这儿,实际上就是一个博物馆的感觉”,习近平的调研最终在推土机前救下了LOFT49,没过多久,艺术家们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杭州修改规划,除了他们所在的地块,还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线保留了小河直街、大河造船厂等一批历史建筑。千年运河就此串起了江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习近平同志给我们文化遗产保护一个鲜明的一个正确的一个方向。过去我们文物保护保护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后来扩大历史街区、历史城市。今天运河遗产告诉我们还要保护那些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人类迁徙的廊道的一些线性遗产。”2006年12月,习近平乘坐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考察运河综保一期工程,从拱宸桥顺流南下,习近平在行船中边看边问,那一天他还走进刚开放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在古帆船等文物前驻足良久,“习主席是对运河的历史是非常感兴趣的,它怎么变迁,怎么怎么延伸,运河和其他的遗址不一样,它是一个流动的活着的一个形象。”考察结束后,习近平深情嘱托,要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从那以后,运河两岸以文化为纽带,各种新兴业态蓬勃生长。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从《之江新语》中阐发的“文化经济”新思考到党的二十大后提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新命题,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彼此生发,从繁荣文化事业到发展文化产业,破除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与发展相互推动,奔涌向前。习近平当年播下的文化种子,如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09年,浙江美术馆正式落成开馆,这一饱含习近平关怀的工程,成为西湖边极富中式特色的美学殿堂。在这份关心和推动下,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杭州大剧院、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拔地而起,成为之江大地的生动面孔。横店影视城万物生长,如今的横店是“横”的,横贯影视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一条完整的影视上下游产业链,横店也是“竖”的,竖屏时代的移动互联网视频同样在这里追光逐梦。温州楠溪江畔,从濒临失传到焕发生机。永嘉昆曲不仅迎来了新一代传人,还修复了《荆钗技》、《折桂记》等传统大戏。小县城里的永昆走向更大舞台,唱响全国。杭州艺创小镇杜英树下长大的那群年轻人,为《黑神话:悟空》勾勒角色形象,为《长安三万里》制作行动场景,为《深海》、《哪咤之魔童闹海》打造炫目特效,描绘东方美学新宇宙。京杭大运河,昔日运河边的杭钢旧址办起了音乐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火如荼,浙东运河文化园开门迎客。文化兴,百业旺,赋予其他产业以文化内核、文化活力和文化形态。之江大地,创意涌动。全国首个省级入境旅游智慧服务平台“嗨游”,持续提升浙江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乡村旅游既有看头,又有赚头,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文化产业既有古韵,又有新意,文旅融合、新模式、文化新业态竞相绽放。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守正创新,用中国人的方式传递文化。“正是因为总书记对文化的重视和鼓励,让我们有了更强的文化自信,感觉自己真的在干一件很伟大的事业。”“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的关心关怀,时时激励着我们创作更多精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河边,他叮嘱要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他走过一座10余米高的高拱石桥,看着石桥一旁高速公路穿梭不息的车流。总书记感叹道,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山水旖旎,人文日新,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从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文明传承,文脉赓续中滋养生活,丰饶精神。以文兴业,辉光日新。

整理:俞亮,校对:陈强